首頁 > 美麗江蘇 > 正文

    江蘇省慈善會系統近年來救助困難群眾2228.19萬人次

    2024-07-10 10:00:07|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到: | 字體:
    鏈接已復制
    全省各級民政部門目前共保障特困人員20萬人、孤兒2816人(不含機構集中養育1825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83萬人。有些群眾在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難,慈善如何精準發力、讓愛加倍?7月9日,

      全省各級民政部門目前共保障特困人員20萬人、孤兒2816人(不含機構集中養育1825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83萬人。有些群眾在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難,慈善如何精準發力、讓愛加倍?7月9日,全省慈善項目工作經驗交流會在揚州舉行,9個設區市、4個縣區、3個基金會、3家企業單位交流經驗做法,助力響應困難群體急難愁盼,為美好生活“加油”。

      救急難:

      助學、助困、助醫占比超50%

      “以后,小寶在我們醫院診療,每年能報銷2萬元。”6月28日,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醫生來到高郵市甘垛鎮,回訪不幸患上遺傳代謝病的小寶,為這個因病致貧的家庭帶來希望。

      小寶是揚州“兒童遺傳代謝病”項目首例受益者。去年12月,揚州慈善兒童醫院在新建的揚州市兒童醫院揭牌。今年6月,該院與揚州市慈善總會合作,設立兒童遺傳代謝病項目,對困難家庭遺傳代謝病兒童實施慈善救助。

      “謝謝幫助我的人,我要用實際行動回報,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南通市慈善總會近期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來自南通通州灣的初二學生小樂寄來的一封感謝信。

      14歲的小樂從小便不幸失去父母,與務農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去年,小樂成為南通市慈善總會“大手牽小手 一起向未來”特殊困難未成年人關愛項目的關愛對象,每學期收到2500元的項目關愛金,用來解決小樂在校學習費用和餐費。南通市慈善總會還為小樂找尋到“愛心家長”,讓愛心志愿者陪伴孩子成長。該項目已連續推進13年,累計幫扶7131人次,支出善款1169.49萬元。

      慈善不止于做好事,還要解答好“為誰做好事”的問題。省慈善總會調研發現,各地需要關注的困難群體中,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處境尤為艱難。

      基于調研,我省不斷提升慈善項目幫扶“準頭”,讓真正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得到更及時有效的救助。2021年至2023年,全省慈善會系統共實施慈善項目7537個、救助支出84.31億元、受益困難群眾2228.19萬人次。其中,各地助學、助困、助醫三大類項目占比普遍在50%以上,部分地區占比超75%。

      可持續:

      從“他助”轉向“自助”

      走進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可見一些農舍屋頂上整齊排列著深藍色光伏板。盛夏時節,光伏板發電量激增,產生清潔太陽能,“零碳”改善村民生產生活,也令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我省通過慈善項目,為農村殘疾困難家庭裝上太陽能光伏板,并利用社區中心、工業廠房、農村建筑屋頂等閑置資源,發展光伏慈善。

      光伏產生的太陽能由受助家庭自發自用,余電由當地供電局購買,轉換成現金補貼給受助家庭。根據光伏發電后臺監測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5月,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有43戶受助家庭,已累計發電約50萬度,產生收益逾21萬元。

      屋頂光伏生“金”,讓受助家庭從“他助”轉向“自助”。“慈善光伏照萬家”鄉村助困項目,由省民政廳、省慈善總會、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聯合開展,自2023年起連續開展3年,定向幫扶全省1萬戶農村困難低保家庭。

      無錫市慈善總會會長朱民陽帶來了梁溪區揚名街道楊師傅的好消息:楊師傅肢體三級殘疾,之前他在馬路邊隨機找地方擺攤,靠修鞋修雨傘為生,風吹日曬,但收入少。今年,楊師傅有了一輛專屬小車,收入也由每月五六百元提高至約2000元。

      這輛專屬小車名為“幸福快車”,在無錫一共有21輛,由無錫市慈善總會打造,專門供有一技之長的殘疾人使用,助力殘疾人“家門口”就業。

      近年來,我省慈善救助謀求轉型,不僅提供“輸血式”物質類救助,還不斷升級,為困難人群提供量身定制的“造血式”服務類救助。

      聚微光:

      慈善公益融入你我生活

      7月4日,揚州慈善文化園開園。這是一座位于揚州市主城區西北部的開放式公園,面積495畝,在丁洼水庫和茶園基礎上建成,園內隨處可見慈善元素。

      從東入口進園,穿過“百善”門,記者看到,近處,南北延伸的兩條步道展示揚州慈善發展史、慈善歷史典故等;遠處,立著雕塑“飛濺的水流”,寓意“上善若水”。中心廣場設有“揚州慈善文化”長廊,帶市民游客回溯揚州慈善文化脈絡。目前揚州有公園、廣場、長廊等140多個慈善文化載體,推動“慈善為人人、人人可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

      其實,很多人都有“行小善”的想法,但苦于找不到合適對象。我省多地慈善總會正在通過慈善項目,聚集來自普通人的微小善意,讓點點星光匯集成浩瀚星海。

      “1、2、3!放流!”今年3月26日,第四個“中華鱘保護日”前夕,在蘇州市慈善總會等機構支持下,2000尾人工繁殖的中華鱘魚苗游進長江“母親河”懷抱。以往,有一些錯誤表達善心的方式——從菜場買魚放生,反而破壞生態。2019年,蘇州市太湖、長江放養魚苗生態保護項目應運而生。目前,項目已籌集專項善款1924萬元,支持放流活動162場次。

      一床鵝絨被、一套英文課外讀物、一輛自行車……這些物件或許微不足道,卻可能承載著困難家庭孩子期待許久的心愿。6月24日,常州市中央花園幼兒園的師生們通過義賣,共籌到善款4765.7元,滿足10戶家庭的微小心愿。

      這份小小溫暖由常州市慈善總會呵護,他們攜手當地媒體,發布困難家庭微心愿,征集到有意向的愛心人士,共同幫助實現心愿。常州“周末關愛”微心愿項目已走過17年歷程,先后2500次走進社區,累計有500多個愛心單位團體、2萬多熱心人士捐款捐物、志愿服務,超10萬名困難群眾從中受益。(新華日報記者 劉春 李鑫津)

    【責任編輯:DH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