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文化圖庫 > 正文

    于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 于浩瀚無垠中見蜉蝣——記詩人貢才興

    2021-08-18 16:25:22| 來源:中國網?東海資訊| 分享到: | 字體:
    鏈接已復制
    “夕光下…… 一道飛虹橫架在兩岸民舍的屋脊 河水里,夕陽鋪開從天邊下來的云彩 一同凌波而來的還有那些鳳眼蓮 ……烏蓬船承載著煙雨的江南 一半是潺潺流水,一半是戀戀風月

      “夕光下……/一道飛虹橫架在兩岸民舍的屋脊/河水里,夕陽鋪開從天邊下來的云彩/一同凌波而來的還有那些鳳眼蓮/……烏蓬船承載著煙雨的江南/一半是潺潺流水,一半是戀戀風月/漁夫扔出的網,是時光交叉的拋物線/只有漁火與星子,點亮著過去的舊時光……”這是貢才興新出版的詩集《與江南對坐》中《虹與橋》詩中的一段。對生活的觀照,猶如蘇州繡娘的針線那樣的縝密,甚至是雙面繡般精美。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作者卻是一家物業管理公司的總經理,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管著幾百號人的“保安司令”。

    于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 于浩瀚無垠中見蜉蝣——記詩人貢才興

      貢才興,1968年3月出生于美麗的蘇州,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吳中區作協副秘書長、吳中區政協委員。出版詩集《月光中的水滴》《山水中的呼吸》《與江南對坐》。

      職業是“武”,愛好是“文”,玩的是高雅的詩歌。貢才興的文風繾綣而旖旎,他將沿途風光與感悟留在紙上,融入自己的詩中,成為了永恒的定格。讀貢才興的詩,不論是敘事詩還是詠物詩,或者是寄情詩,均可文學成像,從詩句中轉化成圖像,領悟到意像。

      表面看,貢才興的筆觸很質直,“保安司令”的性格展露無遺,但他能將平凡的景色描繪得活色生香。曾經有愛好詩歌的文友請教貢才興寫詩的秘籍,貢才興說,沒有秘籍,詩不是手上寫出來,而是心里流淌出來的,必須有愛和責任,才能寫好。

      確實,貢才興的詩,絕非由詩到詩句的形成這么簡單,而是以愛和責任為基礎,進行選擇和再創造的過程,其中語言只是作為符號,表達的卻是詩人的情趣和理想,也映證了詩人的涵養,表現了詩人與自然山水的相知相融。

      所以,貢才興的詩,有一種平和、溫和的感覺,還有一種從心靈的拷問。“一座山,一盞茶,一個人/凝結于此,山茶人渾然天成著生命的氣息。”讀到最后,讀者豁然開朗了,頓悟了,理解了人生。

      在今天,文學以各種方式呈現,其中詩歌最短小精悍,它們是情感抒發的一盞明燈,有了這盞明燈,讀者就會有積聚力量的勇氣。讀貢才興的詩,能有一種自我解脫和釋放,通過那些真誠樸素的文字,讓人們也有幸感受到平凡的力量,平凡的偉大,以及如何在平凡風景中表現最美心聲的路徑。

      太湖之源

      從人海茫茫回到竹海莽莽

      看見懸崖上千年松柏開了花

      溪澗的野芹花蔓延過整個山坡

      一路沿著翡翠長廊來到鏡湖

      春水輕漾的澄碧,從身邊流過

      太湖之源孕育的生命

      縱橫過溝渠阡陌,扎入肥沃土地

      偶爾有殘損過的山體滲出黃水泥槳

      偶爾有人指著深陷在碧水潭的

      土窯煙囪,說像是渡劫的七級佛幢

      現在,杏花正開在細雨霏霏中

      再過些過子,桃花會灼灼開滿山坳

      人世間的腐朽與絢爛,混沌與縹緲

      從流逝過的年代中回來了

      一片澄澈所呈現的明月前身

      是我們一路追尋的源頭

      一如神話中時刻能催生萬物的魔鏡

      不然這上億年以來,一湖明鏡中

      如綢飄浮的朵朵桃花水母,從未曾離開過

      貢才興的太湖之源,是滔滔汩汩的生命源泉,是滄海桑田的彈指時光,更是綿延長流的歷史長河。貢才興將視角帶入這源遠流長的太湖之源,看四季更迭萬物循生,看生命的衰敗與鼎盛,看遍人世間的腐朽與絢爛,混沌與縹緲。

      給自然以人的情感,又給人與大自然之間心靈的契合,在自然界的季候變換中,咀嚼著人生與萬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并以這種認識的獲得為人生之悟的快樂,是這首小詩的鮮明特色。

      玉蘭花開如我憶

      潔白的玉蘭,綻放出昔日的羞澀

      臨水的窗戶己很久沒有打開

      一枝玉蘭花橫斜過窗臺

      于暮色中,高舉起這碧萼的燈盞

      四十余年了,小樹已無聲地高過窗前

      孤影搖曳,悲喜立于一闕青花之上

      小樓春雨,扶住了一棵樹體內的渴望

      懷抱這個夜晚的冷光,如同抱住了以往

      冰清的玉蘭,持有最高貴的頭顱

      仿佛撐一柄油紙傘,叮咚走過

      濕漉漉的石板深巷

      柳絲垂拂的枝頭,雨中的黃昏

      歸來的燕子啄來曠野的新泥

      而馬蹄上的銹,消融了舊箋上的詞語

      滲過的春光,催醒了一個人內心的潮汐

      臨水未開的小窗,像一對淚汪汪的眼睛

      幽暗處,忽聽一種花裂似心碎的響動

      凋敝的玉蘭,又替我生死離別了一回

      詩人李金發說過,“詩之需要image(形象,象征)猶人身之需要血液……美是蘊藏在想象中,象征中,抽象的推敲中。”貢才興賦予玉蘭花人的情感,將玉蘭花的初生、成長、凋零比作萬物的一生,他又將自己的愁思融入這玉蘭花中,不知是在惋惜凋敝的玉蘭,還是回憶起了往昔。

      貢才興懂得象征詩注重渲染氛圍與意象暗示的功能,也懂得傳統詩中注重余音與回味的言外之美的特征,使得這曲回憶組建得完整而又有起伏迭蕩,親切而又有陌生的新穎感,又在象征和傾訴的結合中有不盡的余音。虛實的結合,動靜的協調,都表明了詩人藝術錘煉的匠心,而這匠心又不露一絲斧鑿的痕跡。末尾的兩行神來之筆,似信手拈來,卻蘊藏著多少詩人藝術創造的苦心。

      給一座消失村莊的重新命名

      當我在積重難返的暮色中望見故土

      供養我生息的村舍已碎為廢墟

      一蓑江南煙雨中,芒種時節的水田

      一頭水牛的耕耘,一群鷺鳥的追隨

      那個彎腰插秧的人,是不是我本人?

      碎磚瓦礫中,辨認一株遺落的蒲公英

      骨子里的卑微,像飄散的花絮一樣脆弱

      ——沒有什么比一個村莊壯實的骨骼

      在隆隆機聲中,塵飛湮滅

      更讓人揪心欲絕的事情了

      我迎風站在這座千余年的拱橋上

      從我身體內搬出內心的基石

      一座村莊就此失去了命份與溫度

      曾經貯存了多少人間煙火的底片

      被一塊野蠻的橡皮無情地抹去

      在阡陌縱橫間深耕一壟鄉愁的回憶

      扶桑花飄搖如蒼生,飄遠了炊煙的痕跡

      這無疑扯斷了一個橋上人的思鄉命脈

      此去經年呵,背井離鄉的人一步一回頭

      ——馱負起一塊還未及命名的石碑

      詩人波特菜爾說過,“美是這樣一種東西:帶有熱忱,也帶有愁思。它有一點模糊不清,能引起人們的揣摩猜想……藝術越想達到哲學的明晰性,便越降低了自己。”

      貢才興將故土被埋沒的情景記錄下來,而博大的愛讓他把目光投注到表象背后隱藏的深刻人性,把精神與氣質和思想境界全部融合在一起,有情人寫出了有情之詩,所以作品都能讓人看到一個鮮活的詩人,作品里能體會到對故土的真摯的愛。

      自然景物構成了易于喚起人們情感波動的意象,“一蓑江南煙雨中,芒種時節的水田/一頭水牛的耕耘,一群鷺鳥的追隨”“遺落的蒲公英”“飄散的花絮”詩中出現了這樣的意象,讓讀者有一種熟悉的情調被喚起。貢才興捕捉了這些意象,似乎讓人們也聽其聲,視其影,動與靜得到自然的結合。其次,貢才興注意抒情的具體與抽象、虛與實的結合,思鄉的感情起于暗示,終于想象,虛實交錯,使整首詩富于變幻,搖曳多姿。(周寧蒙)

    【責任編輯:DH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