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暖陽下,小婁巷橫街西區內,一輛藍色的曲臂車停在小區樓下。只見一只“長臂”將施工人員送到了半空,師傅正對墻面進行基礎處理。另一側,小婁巷橫街東區的幾棟居民樓外,搭起了腳手架,拉起了防護網,工人師傅正在進行樓道內的防水處理。“同步有20多臺設備、200多人在場施工,預計11月底房修部分就會告一段落,年底基本完成改造提升工程。”該片區施工負責人告訴記者。
眼下,中心城區范圍內的小婁巷片區、東西映山河片區、新開河片區、風光里片區等連片改造全面啟動。這些片區大多毗鄰歷史文化街區、人文景區,與以往不同的是,梁溪區也在改變老舊小區改造的固有模式,以打造城市文化生活社區為目標,讓這些傳統、現代兼容的片區,展現濃厚的城市文化氣息,使其成為老城廂古今融合的生活樣本。
連接街區社區,社區即景區
小婁巷片區周邊有東林書院、阿炳故居、秦邦憲故居等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隨著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發展以及無錫市“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的推進,小婁巷、東林書院等一批文保單位都得到了整體維護和功能提升,成了亮麗的城市人文地標。但其周邊的老舊小區,不管是“顏值”還是內涵,都顯得與近在咫尺、光彩亮麗的街區、景點有些格格不入。“盼了很久,希望這次改造能夠徹底改善我們小區的環境。”家住小婁巷橫街小區的劉阿姨告訴記者,她在這里住了40多年,她和鄰居們每天都會沿著弄堂,在小婁巷、東林書院以及東林廣場等地遛彎。正如大家的期待,在公示的設計方案中,小區間的圍墻將被拆除,透綠透景、見縫插綠,小廣場、廊架、書屋等都將得到提升,通過細節的點綴,實現街區與居民區的連接,呈現社區即景區、景區在城中的氛圍。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文化街區及景區周邊的小區更是展現城市風貌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一扇窗。“留住歷史,傳承文化,提升中心城區的生活方式,實現歷史文化街區的民生改善和活力復興,是打造城市文化生活社區的初衷。”梁溪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片區改造中,開辟了“煙火百態、書香人文”兩條文旅游覽動線,打造居民生活、游客體驗、風貌展示于一體的完整社區生活圈。
凸顯文化內涵,全齡皆友好
城市文化社區的打造,“文化”是關鍵詞。在著手擬定小婁巷片區的老舊小區提升改造方案時,設計團隊注重從文化角度,找到小區與歷史文化街區的結合點,嘗試實現二者功能、環境的統一。“該片區的改造提升主題定名為‘小婁展卷,尋味煙火’,主要是把小婁巷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名人資源,融入社區中,成為市民、游客閱讀城市的一部分內容。”小婁巷片區老舊小區改造設計負責人祝悅告訴記者,顧家弄、蘇家弄、田基浜、小婁巷、小婁巷橫街等背街小巷也會同步進行改造提升,設置中式元素的燈具、花壇、景觀小品,引入粉墻黛瓦的江南美學理念,彰顯文化特色。
為了凸顯文化內涵及片區的整體性,對細節的關注和把握滲透到片區改造的方方面面。“未來改造完成后,從空中鳥瞰,就能發現,幾個小區的整體風貌、顏色搭配與小婁巷歷史文化街區高度一致。”崇安寺街道住建局副局長趙星告訴記者,針對最困擾居民的屋頂漏水問題,在這次改造中,會將平屋頂改成坡屋頂,與一般的平改坡不同的是,屋頂的設計也會采用江南建筑的山墻元素。此外,這次改造還將全面更新消防安全系統、設置統一的模塊化污水立管、運行片區數字孿生平臺、增加人行專用通道、添設平臺座椅、打造“嬉戲角落”“小狀元舞臺”“鄰里客廳”等微空間……打造全齡友好便利的生活空間。
理念不斷進階,助融合發展
據了解,小婁巷片區等“龜背殼”內的片區改造,還將利用原有資產,以黨建為引領,打造涵蓋托幼服務、青少年活動、創客空間、老年人日間照料、助餐中心、殘疾人康復訓練、社區圖書館、全齡活動等多功能的黨群社區活動中心。此外,片區中背街小巷的社區管理用房、沿街商鋪等的風貌也將得到統一提升。通過改造,補齊老舊小區的服務設施短板,完善15分鐘生活圈配套,同時,實現居民小區與小婁巷歷史文化街區和規劃建設中的崇安寺三期項目的連通,助推商住片區融合發展,讓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讓人居環境更加美好。
從重塑城市風貌,到提升城區品質,再到濃厚城市文化氛圍,讓老城更有活力,更顯文氣,更加宜居。對于文旅資源豐富而集中的梁溪區而言,在推動城市更新和城區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理念也在不斷進階。根據《梁溪區老城廂復興發展實施意見(2023—2025)》,梁溪正加快建設年輕態、國際范的創新城區、品質城區、幸福城區,加快推進一城五片區的連片更新,精心雕琢“龜背殼”核心區,高質量打造崇安寺三期、小婁巷二期等城市原點項目,圍繞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生活場景進行城市規劃、建設和更新,讓人們在梁溪,既能觸摸歷史,又能感知未來,更能充分享受當下的美好生活。(文/韓玲 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