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江蘇各地 > 正文

    無錫鵝湖:八塊展板的故事

    2021-09-16 16:10:30| 來源:中國網·美麗無錫| 分享到: | 字體:
    鏈接已復制
    黨史教育,如火如荼。蕩口華氏祠堂內,保存著八塊圖文并茂的展板。這是三年前華氏祠堂文化研究會中3位老人一起完成的作品,它凝聚鵝湖鎮著關工委“五老”的心血和對下一代寄予的厚望。

      中國網·美麗無錫訊 黨史教育,如火如荼。蕩口華氏祠堂內,保存著八塊圖文并茂的展板。這是三年前華氏祠堂文化研究會中3位老人一起完成的作品,它凝聚鵝湖鎮著關工委“五老”的心血和對下一代寄予的厚望。

    無錫鵝湖:八塊展板的故事

      蕩口華氏祠堂,是鵝湖鎮中小學校孝義文化教育基地。每月例會上,祠堂文化研究會常要議論如何跟上時代節拍,選擇什么內容和形式,使祠堂成為育人的第二課堂。正巧在2018年4月,與蕩口華氏祠堂交往多年的江西瑞金華屋村的宗親,邀請蕩口華氏“五老”去那里“認親”,又適逢錫山區關工委在全區中小學生中開展“重溫紅色歲月,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這是難得的好機會,蕩口華氏祠堂文化研究會的八位“五老”便帶著任務去了瑞金華屋村“走親”。

    無錫鵝湖:八塊展板的故事

      瑞金是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所在地,中國革命的紅色故都,華屋村又是央視曾多次播放“十七棵松”紅色故事的發生地。好客的華屋村宗親,不但盛情款待遠方的“家人”,還詳細講述大革命初期他們村和周邊發生的紅色故事。華屋村十七位青壯年在擴紅中加入了紅軍隊伍,在長征途中全部壯烈犧牲,臨別時他們親手栽下的十七棵松苗,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青松依舊在,不見兒郎歸”,宗親聲情并茂的講述,字字句句打動人心,使在座的“五老”聽得熱淚盈眶。

    無錫鵝湖:八塊展板的故事

      華屋村一位紅軍烈士的后代,為幫助“五老”搜集更多紅色資料,特地從他工作的深圳趕回來,全程陪同“五老”先后尋訪紅色故都瑞金,長征出發地于都,紅色革命搖籃井岡山等地。這里的一草一木留下了無數先烈的血跡,一山一水體現著蘇區精神的真諦,一座祠堂訴說著革命的前世今生,一口紅井浸潤過幾代心靈,一篇著作反映黨和人民的血肉情深,一片舊址銘刻著偉人經天緯地的身影。連續5天的參觀走訪,行程千里,“五老”們幾乎走遍大半個贛南,搜集到很多寶貴的第一手資料。紅色印記刻骨銘心,令人震撼,使人難忘。夜晚,他們久久不能入睡,這一幕幕激動人心的場景在腦海中翻騰,一定要把這些真實的故事告訴家鄉的孩子們,讓他們明白,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是先烈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好好珍惜今天,努力奮斗明天!

    無錫鵝湖:八塊展板的故事

      在回家的火車上,金生、锜生、學良3人一起商量策劃,要把這些紅色資料,用展板形式,展現在孩子們面前,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洗禮,傳承紅色基因。在鵝湖鎮關工委全力支持下,3位“五老”做了分工,經過近10天努力工作,八塊圖文并茂的展板趕在暑期前完成了。在鎮校外輔導總站牽頭下,全鎮13個村、社區組織中小學生、民工子弟等輪流進祠堂參觀聽講座,參與活動的青少年達2千多人次。展出得到當地領導和學生家長的好評,“五老”們也感到非常欣慰。

      紅色教育是永恒的主題。目前,鵝湖鎮關工委在暑期前已把這八塊展板送進校園,在建黨百年黨史教育中發揮作用。(華學良)

    【責任編輯:DH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