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北部,邳州境內,251和323省道十字相交處,從每年的5月中旬開始,沒有人刻意組織,一場農民的“狂歡節”一定會在這里如期舉行,一直持續到8月底。
“狂歡節”上主要有兩種聲音:汽車發動機聲和討價還價聲。人們也只能聞到兩種氣味:裝卸工人身上散發出的汗味兒和空氣中無處不在的大蒜味兒。
“狂歡節”的主角是大蒜,這種當地農民大面積種植了近半個世紀的根莖類農作物,正成為人們把勞動成果轉換成財富的重要載體。
一季蒜收全年無憂
每年的這個時候,是高修年一年當中最忙碌的三個月,作為江蘇邳州黃灘橋大蒜專業交易市場的負責人,平均每天有超過2千噸大蒜,經他的手從這里流向全國各地。“去年總共交易了近17萬噸,今年種植面積有所減少,但估計也不會少于12萬噸。”
黃灘橋市場的作用,就是將分散在農民手里的一顆顆大蒜集中后,再裝滿一輛輛半掛車統一送走。
宿羊山鎮何家村的村民張維康,就是把一顆顆大蒜送進市場的農民之一。“今年價格很好,原皮蒜能賣到3塊9一斤,先賣2萬斤,估計還會再漲點兒,漲了再賣2萬斤。”種了近20年大蒜的張維康顯然積累了一定的“買賣經驗”,種植成果不會一次性全部賣掉,“這樣分開賣總會有一批蒜能賣在最高價上。”。按照以往的經驗,他今年種蒜的收益不會低于20萬元。
像張維康這樣依靠種植大蒜而成為富裕戶的農民,在以宿羊山、碾莊、車輻山、趙墩、邳城、八義集等鎮為核心的大蒜種植區內普遍存在。
“平均每畝蒜的純收入在7000元左右。”張維康說,他們村3000多畝土地全部都種植大蒜,村民人均收入超過25000元,“一季子大蒜豐收,全年就無憂了。”
作為國內知名的“大蒜之鄉”,邳州的大蒜種植面積已經超過60萬畝,年產量超過70萬噸。僅原蒜的常年銷售總收入就超過了60億元。在邳州,大蒜已經成為富裕一方百姓、促進鄉村振興的農業主導產業。
“買全國賣全國”的大蒜交易中心
除了專業大蒜交易市場,在323和251省道兩側,還遍布著數量眾多的大蒜收購點,當地人喜歡用“蒜販子”來稱呼這些收購點的負責人,他們是大蒜經紀人。
這些收購點緊靠大路,豎一塊黑色的題板,寫著當天的收購價格。題板旁邊總會有一兩個人在不停地招攬著生意:攔下從面前經過的裝滿大蒜的農用車,盡可能把那些象征財富的大蒜留在自己的收購點上。劉勇以這種方式在碾莊鎮李園村收大蒜的時間超過了10年。
在一家挨著一家的大蒜經紀人里,劉勇的金誠蒜業并不突出,三間不大的門臉房間里堆滿了收來的2.3萬斤大蒜,“再收7000斤就能走一車了。”劉勇在上海有一個合作了近10年的外貿公司老客戶,“我收多少他就要多少。”去年一個收購季,除去各種成本,劉勇靠“倒賣”大蒜賺了36萬元。
今年的大蒜價格比去年高了不少,在金誠蒜業的題板上,直徑6.5厘米的好蒜,劉勇打出了4.7元一斤的收購價,而與他相隔不到100米的同行,比他的價格高出了五分錢。
劉勇覺得,收蒜的難度一年比一年大了,除了干這行的人越來越多之外,各個經紀人之間為了競爭,也會打價格戰。而作為賣家的蒜農,似乎也精明地摸準了這些經紀人的心理,誰給的價高就賣給誰。“大蒜的收購價格是很透明的,同一等級的蒜價格相差不了五分錢,我們是靠走量來賺差價的。”劉勇說。
劉勇介紹,像他這樣的經紀人,唯一的生存法則就是看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足夠的貨,收不到貨,他們就賺不到錢。為了收貨,他們會想盡各種辦法,除了打價格優勢戰之外,還會打“親情牌”,哪怕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蒜農,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套近乎,目的是只有一個,讓他們把蒜賣給自己。
據邳州大蒜協會的相關數據,在邳州大蒜主產區,象劉勇這樣的經紀人有近6000人,他們承擔了邳州大蒜近六成產量的銷售。此外,這些經紀人還承銷了很大一部分來自外地的大蒜,成為連接蒜農和銷售公司之間不可或缺的橋梁和紐帶。邳州的大蒜市場已經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的格局,成為國內重要的大蒜集散交易中心。
在忙碌之余,黃灘橋大蒜交易市場負責人高修年喜歡手拿一顆原皮大蒜,放在鼻子下不停地聞,與其說他喜歡聞那蒜香味兒,不如說他喜歡那蒜香背后隱藏著的財富的味道。作為一位經歷過幾年前“蒜你狠”市場風波的大蒜生意人,他對今年的大蒜市場抱著很大的希望,“雖然今年全國大蒜種植面積減少30%至35%,但大蒜單產增產了10%至15%,價格上漲不但完全抵消了產量上的不足,而且會使賺錢效應更加明顯。”他說。
“蒜”出一條高附加值產業鏈
邳州大蒜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邳州白蒜的品牌價值目前已經達到了142億元,要撬動這百億級的產業鏈,僅靠原蒜的交易量遠遠不夠,高附加值大蒜深加工產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邳州大蒜產業的發展鏈條上,黎明公司是不得不提的大蒜深加工企業之一。這家成立于2002年、依托邳州白蒜產品資源,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的公司,以每天2000噸左右的收購能力,消化著邳州的大蒜及其它農副產品資源,是一家集農副產品收購加工、冷儲保鮮、科技創新、產品研發、出口貿易、電子商務、信息物流、境外投資等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僅大蒜產品的年出口量就超12萬噸,2018年自營出口創匯超2.2億美元。
邳州在大蒜產品研發和食品安全檢測等方面走在全國大蒜產業的前列,科研產品創新不斷,黑大蒜、大蒜素、大蒜油、大蒜膠囊等40多個品種產品行銷國內外市場。
目前,在江蘇邳州的大蒜產業鏈條上,已匯聚起了以黎明公司為代表的大蒜商貿和加工企業約250余家,集聚了江蘇全省95%以上的大蒜出口企業,其中包括國家級出口大蒜質量安全示范區1個,省級出口大蒜示范基地14個,具備自營出口權的企業達33家。2018年自營出口創匯4億美元,連續9年位列全省農產品出口縣(市)第一。
邳州大蒜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集種植、深加工、貿易、研發、市場服務等為一體,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相融通的一條百億級的完整產業鏈條。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唐明珍認為,一顆顆小小的蒜頭能撬動并形成百億級的農業產業規模,打造地方優勢地位的農產品品牌,立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富民的思路,用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從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邳州大蒜產業得以快速發展并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效的經驗性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