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83歲的南通市民、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典型“莫文隋”的主要原型,湯淳淵老人因病去世。湯老是南通大學的退休教授、老黨員。24年前他開始化名“莫文隋”(意為“莫問誰”)長期資助貧困學子。自此,“莫文隋”這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名字在全國家喻戶曉。
近日,湯老去世的消息引起揚州市民的關注。在揚州,也有一群來自各行各業(yè)的“莫文隋”,他們的另一個名字更為人熟知——“揚州好人”。
揚大“莫文隋”老師多年資助貧困學生
在揚州大學的學子中,一位退休老教授10余年助學的故事被口口相傳。但這位老教授的具體姓名卻無人知曉,大家都把他稱為“神秘恩人”。
小趙是揚大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專業(yè)09級的畢業(yè)生,家庭困難,其本科五年的生活費一直由“神秘恩人”提供。后來,小趙考取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離校之際她很想見這位“神秘恩人”一面。在小趙的一再堅持下,“神秘恩人”才與小趙見了一面。
據(jù)透露,“神秘恩人”姓顧,是揚大關工委的一位退休教授,多年來一直通過學生處間接、連續(xù)地向多位家庭貧困學生進行資助,共計近10萬元。顧老師為人低調,加上他不想造成學生們的心理壓力與負擔,因此一直沒有與被資助的學生見面或聯(lián)系。
“顧老師并不是個例。”揚大學生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揚大有很多老教授都秉承無私奉獻的精神。從2003年至今,揚州大學一些離退休老同志為資助貧困大學生,拿出自己的退休金共計幾十萬元,還有一些“隱姓埋名”的老同志,他們的默默付出至今無法統(tǒng)計。
一群“揚州好人”成為市民文明好榜樣
在揚州,“莫文隋”還有一個名字:“揚州好人”。
2010年,揚州日報與市紅十字會聯(lián)合成立了“黨報博愛基金”。“一次,有一位患尿毒癥的市民通過本報接受外界援助,不少捐款人把錢交到我手中就轉身離去。”揚州日報記者胡儉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面對這樣的匿名捐款,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在‘黨報博愛基金’賬戶捐贈人一欄,寫下‘揚州好人’四個字。”
“此前,我們就常常稱呼那些送愛心又不留名的市民為‘揚州好人’。他們積極推動城市文明建設,為廣大市民樹立了榜樣。”胡儉介紹,從2009年開始,揚州日報倡議策劃開展了月度“揚州好人”評選活動,在全國率先推出城市“月度好人榜”,引起央視《道德觀察》欄目關注。該欄目短短兩年時間里七次來揚州訪好人,制作了20多個“揚州好人”專題片。隨后,央視《向幸福出發(fā)》欄目尋蹤而至,邀請“揚州好人”錄節(jié)目、聊幸福。“揚州好人”也成了揚州這座千年古城的“城市名片”。如今,揚州已從政府層面把“揚州好人”典型宣傳評選活動作為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
建設文明城市,需要更多的“莫文隋”
“湯淳淵老人是我們的榜樣,他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公益心,傳遞著別樣的感動與溫暖。”南通江海志愿者總站負責人李新看向記者表示。
“‘莫文隋’的出現(xiàn),在當時是一個時代標桿,這種只行善、不張揚的品德,是教育人、啟發(fā)人、引導人、鼓舞人的偉大力量。”揚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吳林斌告訴記者,多年來,“莫文隋”已走出南通,邁出江蘇,把一個為人民服務的“莫文隋”的名字推向全國,并啟發(fā)和推動了“揚州好人”群體在我們這座城市日益壯大。
“揚州是文明城市,我們應當呼喚更多‘莫文隋’、更多‘揚州好人’出現(xiàn)。在別人陷入困境時,你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別人脫離困境,就會溫暖他們的心。而你自己也會獲得幫助別人的快樂,感到非常暖心。”